« 12 月 2007 | Main | 2 月 2008 »
在搜索“藏漂”时,找到这个帖子。发帖人用两个名字在两个论坛上发过。很真实的今日拉萨,从一个汉人的角度写出来了,可能会令许多人对拉萨的想象破灭。很真实的在拉萨的汉人心理,很真实的汉人眼中的藏人,太真实了,以至我看到曾见过一面的“藏漂”小二对藏人的总结时,虽然吃惊但一点不奇怪。
Continue reading "一个“藏漂”讲述在拉萨生活着的各种人" »
学生的简历上写着自己的名字:肉旦。感觉有点怪后,知道是:拉旦或热丹,被写成了这样。真替他担心,如果到非藏族机构找工作,名字就是歧义的开始。
Continue reading "音译的“肉旦”" »
但是在肯定进步的同时,还要注意可能落入另一个误区——就是文化仅仅被当作经济发展的“资源”而随意挥霍和滥用。当前很多地方政府的时兴口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典型地反映了这个误区。藏区各地不少“艺术节”、“赛马会”、“藏家乐”等,也在走这样的道路。
Continue reading "王力雄:文化需要有灵魂" »
一个个大而无当的广场建起来了,一幢幢瓷砖、蓝玻璃的大厦盖起来了,一条条不是江苏路就是广州路的街道也被命名了……拉萨以及西藏各地都是如此,这就是现代化?针对那些添加了一点藏式修饰风格的新房子,拉萨人讽刺那是“加米穿曲巴”(意思是汉人穿藏装)。事实上,正如萨义德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中指出:“帝国主义……是一种地理暴力的行为”。
Continue reading "拉萨丑陋建筑排名" »
“从1993年起,每年平均有35座历史建筑被拆除。如保持这种速度,剩下的历史建筑将在不到4年的时间内消失殆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多 数宗教和世俗建筑还保持完整,但是到现在(2001年)依然存在的建筑物数量已经大约只有200栋左右,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
Continue reading "逐渐消失的拉萨" »
在26小时的列车旅途中,Unrau希望能够通过摄影表现出这条铁路与自然、文化的争议……
Continue reading "『国家地理』Traveler 2007年度最佳照片" »
在1966年8月的拉萨,正如当月29日的《西藏日报》所言:“一个‘破旧立新’的无产阶级革命浪潮,正以汹涌澎湃之势,席卷拉萨全城。”
Continue reading "破旧立新:拉萨改名记" »
签名规则如下:1,开放签名。2、只接受本名签名或常用笔名。3、姓名、当前所在省份、职业。4、把签名发送到下面两个信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Continue reading "关于胡佳被刑事拘留的声明(中英文)" »
基本上摘自于我写的《西藏“文革”疑案之一:1969年尼木、边坝事件》。感谢住在美国的西藏学者才旦旺秋先生,为我提供并翻译了“美国之音”对“尼木事件”的亲历者德朗的访谈。
Continue reading "“尼木事件”亲历者的回忆" »
这篇文章,摘自于我写的《西藏“文革”疑案之一:1969年尼木、边坝事件》。原文太长,两万五千多字,是2006年由美国21世纪中国基金会、纽约市立大学及纽约皇后区图书馆合办的“历史真相和集体记忆:文化大革命40周年国际研讨会”的书面论文。
Continue reading "“尼木事件”的疑问及之后的杀戮"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