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肯定进步的同时,还要注意可能落入另一个误区——就是文化仅仅被当作经济发展的“资源”而随意挥霍和滥用。当前很多地方政府的时兴口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典型地反映了这个误区。藏区各地不少“艺术节”、“赛马会”、“藏家乐”等,也在走这样的道路。
最近听说,原来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步行街的那些假椰子树被拆掉了,街道两边的建筑外表也修成了藏式风格。这当然是好事。长期以来,拉萨的城市建设搞得不伦不类。除了布达拉宫和帕廓街等少数地方,已经和中国内地城市看不出多少区别。人们因此把拉萨戏称为“成都郊区的科隆版”。要改变拉萨的科隆版形象,重修一条街是远远不够的。
不过毕竟可以由此看出,如今的西藏当局已经认识到,拉萨需要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不是混同于千城一面的“现代化”。西藏之所以被世界瞩目,被各地旅游者向往,具有独特的文化是最重要的因素。当局把旅游业确立为未来西藏经济发展的支柱,就必须保留这种文化特色。否则即使发展再快,却是以自身风格的消失为代价,把拉萨变成了成都,藏人都说汉话,无人进寺庙烧香磕头,还能靠什么吸引旅游者呢?
但是在肯定进步的同时,还要注意可能落入另一个误区——就是文化仅仅被当作经济发展的“资源”而随意挥霍和滥用。当前很多地方政府的时兴口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典型地反映了这个误区。藏区各地不少“艺术节”、“赛马会”、“藏家乐”等,也在走这样的道路。
举一个小例子说明我对这种现象的担忧:我在云南某个少数民族地区,见到一群穿戴民族服饰的妇女围坐在旅游景点前打麻将赌钱,一见到游客来,立刻起身唱歌跳舞,让游客照相,随后就向游客收钱,对不愿给钱的游客则恶言相向,收完钱又立刻接着打麻将,等待下一拨游客。她们的熟练程度说明已是职业化。的确,她们的服饰和歌舞都是传统的,但是对这样的“文化”,我想多数人都不会喜欢,也会失去继续接触的兴趣。这个例子是有象征性的,得到眼前几个小钱的结果,等于是典当掉自己民族的千年文化。
文化不是表面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灵魂,而对文化的灵魂来说,首要一点就在于真诚。如果没有对民族文化真诚的尊重、热爱、维护和遵守,只是当作赚钱手段,那样的文化是不可能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也不可能长久保存和延续。文化一旦商业化,也就离毁灭不远了。
(RFA自由亚洲藏语专题节目,任何转载请注明。)
图为目前拉萨由官商联手推出的大型文艺节目《喜玛拉雅》,正是西藏文化被商业化、庸俗化的证明之一。
Comments
You can follow this conversation by subscribing to the comment fee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