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青桑珠认为,藏民族对自然的感受最深,很多藏族文化就来源于对环境的体验。很多外来人说,藏民族文化中有一些朴素的环境保护因素。“其实它不是'朴素’ 的。”仁青桑珠说,藏民族的环境保护文化,已上升到生命之间平等对待的程度,他们尊重自然,尊重其他生灵,因此,在青藏高原上,他们与自然和谐地相处了好 多好多年。
41岁的仁青桑珠,是来自西藏贡觉县大山里的农民。仁青桑珠的家乡,有一座名为森格南宗的神山,庇佑着这里的世代藏民。保护神山的传统,令藏民极为珍视生态环境。他们一直坚持种树,还成立了“森格南宗生态保护协会”,全部的1300名村民,都是会员。
2004年,他们种了40多万棵树,村民们恢复他们巡山的传统。在历史上,根据部落法律,每家每户都要派人,骑着马,巡视神山,检查是否有人偷猎。巡视之后,他们才决定资源的利用:哪里的树可以砍,什么时候砍。
现在,他们制定了4种表格,前三种表格,巡山的人都要拿在手里,随时把他们观察到的记录下来,三种表格分别记录树、野生动物和土地。而第四种表格,要放到村民的家里,如果对保护生态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就要写在上面,交给大家讨论。他们曾讨论过这样的问题:狼来吃羊怎么办?这里很贫穷,本来羊就不多。最后,他们决定,谁要是打死一只狼,罚款50元。这意味着,当狼威胁到农牧民的生活基础时,可以打死狼,但是,通过罚款,又告诉大家,这种行为是不被鼓励的。
2004年到2005年,一只牛羊也没被吃掉。村民们发现,他们的庄稼地里,有动物来过的痕迹,像是岩羊,这提供了对这一奇迹的解释:村民们保护神山,种树种草,野生动物多起来了,狼有了食物,就不再袭击牛羊。村民们更加相信,人与自然是可以对话的。
村民们不仅种树,还开始清理神山。2003年春天,在一座山上,50个村民捡了3天,将所有的垃圾捡出来,一片纸都不留。他们在地下挖了一个坑,将垃圾埋起来,上面撒上草种。村民们细心地观察着,春天过去了,草没有长出来,夏天过去了,草还没有长出来。看来这个方法不行,造成了二次污染。到了冬天,他们将垃圾刨出来,晒干,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这里出产虫草,很多人上山挖虫草,就将生活垃圾扔到山上。如果这里的藏人不挖虫草的话,就太贫困了,所以不能禁止。所有的村民再次召开会议,热烈讨论之后,决定允许挖虫草,但必须将自己的垃圾背下山来。挖虫草刨的坑,也一定要填起来,将原来的草皮补上。
村民们讨论的不仅是环境保护问题,还有生计问题:如果挖了坑不填起来,3年之后,草场破坏严重,虫草就没有了。为了可持续发展,必须制定这些制度。仁青桑珠说:“这些道理不是别人告诉我们的,而是自己讨论后认识到的。这也是民主讨论的好处。它让村民们自觉行动。”
仁青桑珠自己办了一份藏文小册子,名为《自觉》。在这本小册子上,有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有佛教有关生态保护的教义。
06年11月29日,仁青桑珠参加了一个重要的环保会议。这个会议由北京大学和从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非赢利性国际组织“保护国际”联合召开,参加者有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环保局、林业局、建设部和众多自然保护区的政府官员、国际和本土NGO,以及西部山地的藏、彝、羌、回等各民族生态保护者。
在会议上,出现一个小小的争论。四川省甘孜州档案局研究员得荣·泽仁邓珠解释“神山圣湖”的起因说,远古时候,藏民族对很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科学解释,因此产生了本能的敬畏大自然的心理。这是藏民族保护生态观的形成之始。
但一位藏族与会者提出,如果这样,是否意味着“神山圣湖”是迷信的、落后的?
仁青桑珠说,这不是迷信,而是文化与传统,是藏族人民在历史发展中慢慢形成的环保文化。藏民族生活的青藏高原,是生态最为脆弱的地方,在人类发展中,藏族人比其他民族经历了更多的生态灾难,这些灾难,在藏民族的文化、宗教、风俗中都有所反映。
正在自费整理、保护大量藏文资料的仁青桑珠认为,藏民族对自然的感受最深,很多藏族文化就来源于对环境的体验。很多外来人说,藏民族文化中有一些朴素的环境保护因素。“其实它不是'朴素’的。”仁青桑珠说,藏民族的环境保护文化,已上升到生命之间平等对待的程度,他们尊重自然,尊重其他生灵,因此,在青藏高原上,他们与自然和谐地相处了好多好多年。
而在其他地方,环境保护是因为工业污染所带来的迫切要求,不是因为对其他生命的尊重。仁青桑珠说:“我们村民保护环境,是遵从传统文化,很快乐地去做,没有其他目的,而外面的人做保护环境——”,他两手伸出,做了一个拧湿衣服的姿势,“——是被法律和钱挤出来的。”
对这个问题的争论没有结论。但与会的世界著名动物学家、作为外国人第一个获准进入西藏羌塘无人区进行研究的乔治·夏勒博士的话,令仁青桑珠印象深刻:“必须保护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我们所有的土地都是‘神山圣湖’。”
另外,环保专家认为,国家在西部建立了大量的保护区,这是一件好事。但因为人员和资金的缺乏,有的保护区,一个人要管理上万平方公里,这样要达到有效管理,绝无可能。因此,保护区的管理模式要改变,要与当地社区百姓的环保行为相结合。
藏民族生活的青藏高原,是生态最为脆弱的地方,藏民族的环境保护文化,已上升到生命之间平等对待的程度,他们尊重自然,尊重其他生灵。而在其他地方,环境保护是因为工业污染所带来的迫切要求,不是因为对其他生命的尊重。
中国西南山地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温带森林地区,其中大部分位于藏区。每个藏族的村落和寺庙都有它们各自的神山圣湖,通常是附近的山峰、森林、湖泊和河流。现在,只有在这些地方还能比较容易地观察到野生动物。
当地居民世代在这片生态脆弱的地区生活,不仅保护了他们周围的神山圣湖,还积累了很多珍贵的乡土知识以及可持续管理自然资源和利用土地的模式。
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等“母亲河”均发源于西部山地的“神山圣湖”,而藏民对“神山圣湖”的保护将惠及中国5亿多民众。有学者提出,“神山圣湖”保护所代表的社区共管模式,应在立法上予以鼓励。
【仁青桑珠,男,1964年生于西藏贡觉县,成立康区安琼森格南宗生态环境保护自愿协会,身体力行植树种草保护环境。2006年度“福特汽车环保奖”一等奖获得者。】
http://zxss.ynet.com/article.jsp?oid=7157992&pageno=2
http://whmz.mzedu.com/wxxs/2006-06-08/1149754919d1068.html
图为仁青桑珠带领的西藏贡觉康区安琼森格南宗生态环境保护自愿协会,获得了自然环境保护项目一等奖。
Comments
You can follow this conversation by subscribing to the comment fee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