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北京最近召开第四届藏学讨论会,在所邀请的几十位藏学专家学者中,3月间因西藏事件致信胡锦涛的签名人士,据悉除一人外,其余皆未被邀请,即使原本早已邀请或要邀请的,也因此被取消了邀请。
向有良知的藏学专家和学者致敬!
文/唯色
3月间,世人目睹了在青藏高原各地爆发的藏 人抗争,藏地百姓因此遭到当局严苛镇压,人数不明的逮捕受刑与为数众多的人员伤亡实乃巨大的人道灾难,包括中国知识分子在内的全球有良知的人士,以各种方 式公开发声,呼吁中国政府妥善解决西藏问题,严厉批评中国的治藏政策。尤值得一提的是,3月27日,有75位国际著名藏学专家和学者,联名给中国主席胡锦 涛写公开信;三日之内,全球各地有270多位学界人士响应并联署签名。
虽然简短却掷地有声的签名信中有这样的话:“作为 学者,我们研究的西藏文明不只是一个学术课题,‘她’更是一个人群的文化特质与活生生的经验实体,也是世界文明中珍贵的一员;我们因此对当下的情势特别忧 心。……眼前发生在西藏的这些事情使我们不可能继续保持缄默。……我们的专业在于了解西藏的过去与现在,文化与社会;对于事态的最近发展,我们不能不发出 最强烈的抗议。”
发起这样的签名行动以及签署这样的签名信是需要拿出莫大勇气的。虽然签名者基本都在中国之外的全球各 地,权力者并不可能像对付自己手中的人民那样,使其销声匿迹,但还是可以发威扬飙,毕竟这些签名者的事业与被中国掌控下的藏地密切相关,由此遭到的打击或 限制可想而知。其实这样的危险早就存在,所以经常可见的是一些人往往采取一种没有明确立场而且见风使舵的生存技术,从中谋利或曰做自己的事。最为可笑的 是,一些所谓的“西藏通”也好“中国通”也好,自诩了解中国极权本质,竟把这个政府比喻成刁钻古怪、反复无常的小孩子,认为需要使尽浑身解数来哄劝他,让 他一直保持好脾气,惟其如此方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得到自己的利益,说实话,这并没有轻慢对方,反倒是侮辱了自己。
最近,北京召开第四届藏 学讨论会,主办方即中国涉藏喉舌在开幕式上声称热忱欢迎全世界的藏学专家学者。从中国涉藏网站可知,出席会议的有来自16个国家的46位学者,来自港台的 11位学者,以及来自北京和5省藏区的163位学者。据我了解,在所邀请的这些国际藏学专家学者当中,3月间签过名的人士除一人之外,其余皆未被邀请,即 使原本早已邀请或要邀请的,也因此被取消了邀请。至于境内出席会议的藏汉等族浩浩汤汤163位专家学者,在今年3月发生如此划时代的历史性事件面前集体失 声,不可谓不壮观,不可谓不令人大失所望,由此暴露的恰是被极权者收编、甘当极权者仆役的事实。
重温这份已过七个月的签名信,深感极其宝 贵。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过一句话:“犬儒者知道每件事的价钱,却连一件事的价值都不知道。”当代人文主义大师萨义德说:“我相信有特别的责任要向自己社会构 成的和被授权的权势发言,因为这些权势必须向该社会的公民交代,尤其是当这些权势被运用于显然不相称、不道德的战争中,或用于歧视、压迫和集体残暴的蓄意 计划中。”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永远站在权力的对立面,特别是不受制约的极权政府的对立面,为自己的信念而发声,对权力说真话;而不应该因为权力的各种 软、硬压力,一味投降和屈从,不是沉默无声就是助纣为虐。
在此,让我们向3月间,本着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为苦难中的藏人,向极权者发出勇敢呼吁的这些有良知的藏学专家和学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2008-10-21,北京
(本文为RFA自由亚洲藏语专题节目,任何转载请注明。)
附:各国藏学家和学者致胡锦涛主席的公开信
3月27日,75位著名的国际藏学家联名给中国主席胡锦涛写信,呼吁妥善解决西藏问题,严厉批评中国治藏政策。截至3月30日,有275位各国藏学家和学者联署签名(http://www.tibetopenletter.org/)。签名信如下:
胡锦涛主席
中南海,西城区,北京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
尊敬的主席先生:
最 近这两周,世人目睹了在西藏高原各地爆发的抗争。虽然大部份的抗争起先都是和平的,随之在后的镇压行动却常流于严苛暴力,导致了到目前为止以藏族为主的人 数不明的逮捕与为数众多的人员伤亡。事态如此发展所引发的全球性关注及焦虑可想而知。作为学者,我们研究的西藏文明不只是一个学术课题,“她”更是一个人 群的文化特质与活生生的经验实体,也是世界文明中珍贵的一员;我们因此对当下的情势特别忧心。在此,我们对无辜汉藏人民的伤亡表达沉痛的哀悼。然而在西藏 地区我们熟悉的许多地方,人们的日常生活正在恶化,悲剧正在发生。就在我们起草此信的同时,即便是和平的示威者仍然继续遭到逮捕、枪击,而当局对他们的指 控却缺乏应有的法律程序并罔顾其基本人权;其它无数民众则被迫重复政治口号,否定他们的宗教领袖。
眼前发生在西藏的这些事情使我们不可能 继续保持缄默。从当前的情况看来,当局一方面已经切断了整个藏区与中国其它各地及世界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尽量压制西藏境内不同的政治意见。但是,藏人受压 抑的不满由来已久,他们最近的发声不是当局现在的做法能够消除的。作为学者,我们特别重视言论自由。违反此一基本自由,并将中国政府不想听见的声音定罪只 会适得其反,增长而不是降低动荡及冲突。
没有人愿意在他自己的生活里,身受藏人所面临的种种表达和言论上的限制。所以,问题不在藏族 人民对这些限制的抗拒,也不在他们最近表达出来的心声。反之,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听见并响应他们的声音。把最近西藏民情的不安归咎给达赖喇嘛,正说明了中 国政府仍然在避回避本身的政策失败——尽管后者才是民心不满的真正肇因。继续妖魔化达赖喇嘛,不但令您领导的政府难以见容于国际舆论,更只会助长西藏人的 愤怒离心。我们的专业在于了解西藏的过去与现在,文化与社会;对于事态的最近发展,我们不能不发出最强烈的抗议。这一次的事件已经在中国境内域外造成了极 大的震撼,我们在此诚恳地支持在3月22日提出“12点意见”呼吁书的中国作家与知识分子群。
并此,我们呼吁当局即刻停止使用武力对付中国境内的西藏人民,立即停止对西藏观点形形色色的压制;我们同时呼吁您所领导的政府,明确落实国际社会共同接受的人权规范,赋于西藏人民并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应有的言论自由。
2008年3月27日
发起人签名(Copy the signature from the original):
Jean-Luc Achard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Paris 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巴黎)
Agata Bareja-Starzyńska (Warsaw University华沙大学)
Robert Barnett (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
Christopher Beckwith (Indiana University印第安纳大学)
Yael Bentor (Hebrew University, Jerusalem希伯来大学,耶路撒冷)
Henk Blezer (Leiden University莱顿大学)
Anne-Marie Blondeau (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 Paris高等研究实践学院,巴黎)
Benjamin Bogin (Georgetown University乔治敦大学)
Jens Braarvig (University of Oslo奥斯陆大学)
Katia Buffetrille (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 Paris高等研究实践学院,巴黎)
José Ignacio Cabezó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
Cathy Cantwell (University of Oxford牛津大学)
Bryan J. Cuevas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Jacob Dalton (Yale University耶鲁大学)
Ronald Davidson (Fairfield University费尔菲尔德大学)
Karl Debreczeny (Independent Scholar独立学者)
Andreas Doctor (Kathmandu University加德满都大学)
Thierry Dodin (Bonn University波恩大学)
Brandon Dotson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London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伦敦)
Georges Dreyfus (Williams College威廉斯学院)
Douglas S. Duckworth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北卡罗莱纳大学)
John Dunne (Emory University埃默里大学)
Johan Elverskog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南卫理公会大学)
Elena De Rossi Filibeck (University of Rome罗马大学)
Carla Gianotti (Independent Scholar独立学者)
Maria Gruber (University of Applied Arts, Vienna维也纳应用艺术学院)
Janet Gyatso (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
Paul Harrison (Stanford University美国斯坦福大学)
Lauran Hartley (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
Mireille Helffer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Paris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巴黎)
Isabelle Henrion-Dourcy (Université Laval, Québec魁北克拉瓦尔大学)
Toni Huber (Humboldt University , Berlin洪堡大学,柏林)
Ishihama Yumiko (Waseda University早稻田大学)
David Jackson (Rubin Museum of Art, New York鲁宾艺术博物馆,纽约)
Sarah Jacoby (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
Marc des Jardins (Concordia University ,康考迪亚大学)
Matthew T. Kapstein (University of Chicago; 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 Paris芝加哥大学; 高等研究实践学院,巴黎)
György Kara (Indiana University印第安纳大学)
Samten Karmay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Paris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巴黎)
P. Christiaan Klieger (Oakland Museum, California奥克兰博物馆,加州)
Deborah Klimburg-Salter (University of Vienna维也纳大学)
Leonard van der Kuijp (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
Per Kvaerne (University of Oslo奥斯陆大学)
Erberto Lo Bue (University of Bologna博洛尼亚大学)
Donald Lopez (University of Michigan密执安大学)
Christian Luczanits (University of Vienna维也纳大学)
Sara McClintock (Emory University埃默里大学)
Carole McGranahan (University of Colorado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Ariane Macdonald-Spanien (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 Paris高等研究实践学院,巴黎)
William Magee (Dharma Drum Buddhist College, Taiwan大法鼓佛学院,台湾)
Lara Maconi (Institut National des Langues et Civilisations Orientales, Paris,国立东方语言与文化学院,巴黎)
Dan Martin (Hebrew University, Jerusalem希伯来大学,耶路撒冷)
Rob Mayer (University of Oxford牛津大学)
Fernand Meyer (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 Paris实用学院万高等研究所,巴黎)
Eric D. Mortensen (Guilford College,吉尔福德学院)
Paul Nietupski (John Carroll University约翰卡罗尔大学)
Giacomella Orofino (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Napoli “L’Orientale,那不勒斯东方大学)
Ulrich Pagel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London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Andrew Quintman (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
Charles Ramble (University of Oxford牛津大学)
Françoise Robin (Institut National des Langues et Civilisations Orientales, Paris,国立东方语言与文化学院,巴黎)
Ulrike Roesler (University of Freiburg弗赖堡大学)
Geoffrey Samuel (Cardiff University卡迪夫大学)
Kurtis Schaeffer (University of Virginia维吉尼亚大学)
Cristina Scherrer-Schaub (University of Lausanne洛桑大学)
Peter Schwieger (Bonn University波恩大学)
Tsering Shakya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Nicolas Sihle (University of Virginia维吉尼亚大学)
Elliot Sperling (Indiana University印第安纳大学)
Heather Stoddard (Institut National des Langues et Civilisations Orientales, Paris,国立东方语言与文化学院,巴黎)
Robert Thurman (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
Takeuchi Tsuguhito (Kobe City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神户市外国语大学)
Gray Tuttle (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
Emily Yeh (University of Colorado科罗拉多大学)
Ronit Yoeli-Tlalim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伦敦大学学院)
Michael Zimmermann (University of Hamburg汉堡大学)
(截至2003年3月30日,包括以上75位发起人,已经有350位各国学者联署签名)
图为北京第四届藏学讨论会(网络下载)。
Comments
You can follow this conversation by subscribing to the comment feed for this post.